根据覆盖范围和监管属性,无线通讯产品认证可分为国际通用认证(多区域互认)、区域 / 国家专属认证(单一市场强制要求)两类,核心差异在于适用范围和检测标准统一性。
认证类型 | 覆盖范围 | 核心特点 | 典型代表 |
---|
国际通用认证 | 多个国家 / 地区互认 | 基于统一标准(如 3GPP、ETSI),减少重复检测 | CE(欧盟)、FCC(美国) |
国家专属认证 | 单一国家 / 地区强制要求 | 结合本地频谱规划、安全标准,需单独申请 | 中国 CCC、日本 TELEC、韩国 KC |
不同国家 / 地区的认证项目在强制属性、适用产品、核心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,以下为全球主流市场的关键认证:
全称: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(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)
监管机构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SAMR)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(CESI)
适用产品: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无线通讯产品(如手机、路由器、蓝牙耳机、无线对讲机等),无例外豁免(除少量特殊用途设备需申请 “免于办理 CCC 认证”)。
核心检测标准:
电磁兼容(EMC):GB/T 19485(无线通讯设备 EMC 要求)、GB 9254(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限值);
无线性能:GB/T 22450(手机无线性能)、GB/T 35134(物联网设备无线标准);
安全与辐射:GB 4943.1(信息技术设备安全)、GB 21288(移动终端电磁辐射限值)。
关键特点:
全称:欧洲统一认证(Conformité Européenne)
监管框架:基于 “新方法指令”,无线通讯产品主要遵循 RED 指令(Radio Equipment Directive,2014/53/EU),替代原 R&TTE 指令。
监管机构:无统一官方机构,需由欧盟认可的 “公告机构(Notified Body,如 SGS、TÜV、Intertek)” 出具检测报告并发证(部分低风险产品可 “自我声明”)。
适用产品:所有在欧盟 27 国及欧洲经济区(EEA,如挪威、瑞士)销售的无线设备,包括手机、WiFi 模块、无线传感器等。
核心检测标准:
无线频谱合规:ETSI EN 301 511(GSM 手机)、ETSI EN 303 645(5G NR 设备)、ETSI EN 300 328(2.4GHz 无线设备,如 WiFi、蓝牙);
EMC:ETSI EN 301 489(无线设备 EMC 通用要求);
健康防护:EN 62479(人体暴露于无线电磁场的限值,基于 ICNIRP 标准)。
关键特点:
全称:日本无线设备合格认证(Telecom Engineering Center Certification)
监管机构:日本总务省(MIC),授权 TELEC 等机构执行检测与认证。
适用产品:所有在日本销售的无线通讯设备,需符合《电波法》和《电气用品安全法》(PSE 认证,针对安全)。
核心分类与标准:
关键特点:
全称:韩国知识经济部认证(Korea Certification)
监管机构:韩国技术标准院(KATS),无线部分由韩国无线电研究所(RRA)监管。
适用产品:进入韩国市场的无线通讯设备,需同时符合 “KC 认证(安全 + EMC)” 和 “RRA 认证(无线合规)”,2021 年后逐步整合为统一的 “KC 认证” 体系。
核心标准:
关键特点:
加拿大:IC 认证:由加拿大创新、科学与经济发展部(ISED)监管,标准与 FCC 类似(如 RSS-132(无线局域网设备)),需申请 “IC ID”,流程较简化;
澳大利亚:RCM 认证:由澳大利亚通讯与媒体管理局(ACMA)监管,整合了 “无线合规(ACMA)”、“安全(SAA)” 和 “EMC(C-tick)”,一次认证覆盖澳新市场;
印度:BIS 认证:由印度标准局(BIS)监管,无线产品需通过 BIS 认可实验室检测,且需印度本地代理,2023 年后对 5G 设备强制要求;
国际互认:CB 体系:由 IECEE(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)主导,覆盖安全标准(如 IEC 62368),可在 54 个成员国互认,减少重复检测,但无线合规仍需单独申请。
无论哪个认证体系,核心检测均围绕 “无线频谱合规”“电磁兼容(EMC) ”“电气安全”“用户健康(辐射) ” 四大维度,具体内容如下:
产品预评估:明确产品分类(如 “有意辐射体 / 无意辐射体”)、目标市场的认证要求(如欧盟 RED 指令、中国 CCC),确定需检测的标准;
样品准备:提供 3-5 台 “预量产样品”(需与最终市售产品一致,包括硬件、软件版本),并准备技术资料(如电路原理图、PCB Layout、用户手册);
实验室检测:委托目标市场认可的实验室(如 FCC 认可实验室、中国 CNAS 实验室)执行检测,出具检测报告(若不合格需整改样品后重测);
认证申请:向监管机构或公告机构提交检测报告、技术资料、申请表,部分认证(如 CCC)需进行工厂检查;
审核与发证:监管机构审核资料,通过后颁发认证证书(如 FCC ID、CCC 证书);
获证后维护:部分认证(如 KC、CCC)需年度监督检查,产品变更(如硬件升级)需申请 “变更认证”。
样品一致性:检测样品需与市售产品完全一致(包括外壳、芯片型号、软件版本),否则可能导致认证失效,甚至面临市场召回风险;
技术资料完整性:需如实提供电路原理图、无线参数配置(如发射功率、信道),隐瞒信息可能导致审核失败;
标准更新跟踪:无线标准(如 3GPP 5G 标准、ETSI EN 标准)会定期更新,需提前确认目标市场的最新标准要求(如欧盟 RED 指令 2024 年无重大更新,但 ETSI EN 303 645 已更新至 V1.4.1);
本地代理要求:日本、韩国、印度等市场强制要求 “本地代理”(需在当地注册的企业),负责提交申请、接收监管通知,选择合规代理可避免流程延误。